這些藥某種程度是為了預防特殊寄生蟲的
大家會覺得好奇怪,狗狗的用藥幾乎都跟寄生蟲有關
其實是因為寄生蟲會帶著一些病原體
或是這些寄生蟲會導致狗狗身體出現異常狀況,嚴重有可能致死
所以 絕大部分都是想辦法讓寄生蟲無法上身
就保護好狗狗身體為主要預防方式
下面我列舉幾種常見的寄生蟲
體內-鉤蟲
鉤蟲是屬人畜共通的腸道寄生蟲。成蟲通常寄生在毛孩的腸道中,會引起食慾減退、下痢/黏液血便,繼而出現消瘦、脫水和嚴重貧血等狀況,未即時介入治療可能導致死亡。
體內-蛔蟲
蛔蟲也是屬人畜共通的腸道寄生蟲,一般來說是誤食蛔蟲卵而被感染。受感染的犬貓會食慾不振、嘔吐、下痢或便秘,嚴重時嘔吐物或糞便中會排出蛔蟲。人類(尤其是小孩)若感染,蛔蟲幼蟲移行會造成眼睛或內臟組織的破壞,是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病。
感染症狀:特徵是會有嘔吐、腹脹、營養不良、肋骨突出、先腹瀉後便秘、怎麼吃都不胖等現象。
傳染途徑:這種寄生蟲大多數是從母體垂直傳染來的,因此,幼犬最好在一個月大的時候就要驅蛔蟲。可以糞便檢查是否有蟲卵而得知肚子裡有沒有蛔蟲。其次,食用不潔食物也吃傳播渠道之一。
防治措施:有效的驅蛔蟲的口服藥,例如德國拜耳公司的拜寵清、內蟲逃,可以很快地驅除腸道里的蛔蟲。為了更好的預防蛔蟲感染,可在母狗妊娠之前和分娩後的第4、6、8周為幼犬和母犬同時進行驅蟲,這樣做可以將所有在體內移行的幼蟲到達腸道時殺死。
絛蟲(Tapeworms):
絛蟲,音「ㄊㄠ」,是一種寄生於犬貓消化道的內寄生蟲,成蟲可達50~100公分長。絛蟲的身體是由許多節片連接起來,最前端為頭節,有一個口器和四個吸盤,平常即是依靠口器和吸盤吸附在宿主的腸壁上,繼續長出後端的體節,每一節含有約20多個蟲卵。成熟後節片即脫落,並隨著糞便排出體外,也有可能直接爬出肛門口。蟲體像扁扁的面條,有片節,寄生在腸子裡吸收養分。
感染症狀:
如果在小狗的糞便裡看到像蛆一樣會動的蟲體就是絛蟲。絛蟲使得小狗肛門劇癢而坐在地上磨, 得靠主人細心的觀察才能發現。
傳染渠道:
這種蟲以跳蚤為媒介傳染,所以長跳蚤的小狗幾乎免不了有絛蟲。 避免絛蟲的反覆感染有時並不容易。首先是控制犬貓身上的跳蚤,跳蚤肚子裡常常有絛蟲卵。其次,食用囓齒類動物、未熟的肉及魚蝦等也可以進行傳染。
防治措施:
科學的預防蚤的方法是每月用驅體外寄生蟲藥物來預防和殺滅跳蚤。定期預防跳蚤可以有效控制以跳蚤為中介引起的絛蟲的感染。除了控制跳蚤等傳播媒介,還要定時每半年服用一次體內寄生蟲藥物來預防絛蟲等腸道寄生蟲感染。
鉤蟲(Hookworms):
寄生在十二指腸內,又稱「十二指腸蟲」。蟲體細小,頭部有細鉤,咬住狗狗腸壁吸血。
感染症狀:造成血便、黑便,以及貧血。糞便檢查可以看見橢圓形的蟲卵。
傳染渠道:經皮膚、口腔、胎盤而感染。氣候溫暖地區常見,多發於夏季,特別是狹小、潮濕的犬窩更易發生。
防治措施:對鉤蟲的預防和治療,平時養成為犬定期驅蟲的好習慣就可以了,因為鉤蟲卵在潮濕的土壤裡生存,如果被鉤蟲感染的狗狗住在潮濕的泥沙地方,這時應該將狗狗的住地遷到無鉤蟲卵生存的地方,防止再次感染。水泥或卵石地面可以保持乾燥,同時陽光照射可以殺死幼蟲。出門回家,擦腳擦身體就是很重要的課程。
蟯蟲(Pinworm):
蟯蟲俗稱線蟲,動物感染蟯蟲後,在胃及十二指腸內孵化,最後在小腸下段及大腸內發育成成蟲。
感染症狀:當夜間動物熟睡後,由於肛門比白天鬆弛,蟯蟲便爬到肛門周圍產卵。一次可有數條甚至幾十條蟯蟲爬出,刺激肛門周圍皮膚,造成癢感,影響狗狗睡眠。
傳染渠道:和被感染的狗狗接觸,外部環境和家中寵物的交叉感染,生活環境不潔,啃食外面穿過的鞋、衣服等。
防治措施:線蟲的預防和治療,需要為狗狗定時進行體內驅蟲,保持狗窩和家庭環境的衛生,進門換鞋,避免狗狗食用不潔食物、啃鞋等等,多曬太陽,勤洗狗窩和狗狗玩具;所以我建議不要太常給狗狗玩具或是東西啃咬,其實也是有這個疑慮。
鞭蟲(Whipworms):
細小的馬鞭形蟲體寄生在盲腸及大腸內,蟲卵隨糞便排出。
感染症狀:
會使幼犬發育不良、貧血,數量多時會引起長期腹瀉、血便、結腸炎、盲腸炎。糞便檢查可見橢圓形的蟲卵,兩端有小帽子。
傳染渠道:啃食不潔食物,經口感染,不須中間宿生,會直接感染。
防治措施:最頭痛的是鞭蟲卵,你要做的是清潔,清潔,再清潔。最好淘汰所有狗狗用過的玩具和狗狗嚼過的東西,並且換新的狗窩,要離開鞭蟲卵感染地。鞭蟲是跟環境有很大關係的,除了狗狗本身要吃驅蟲藥之外,環境也都要做消毒殺菌徹底清潔才能有效根治。
球蟲(Coccidiosis):
球蟲蟲卵的尺寸像白血球大小,寄生在小腸黏膜上及細胞內。
感染症狀:
感染後,狗狗會食慾不良、腹瀉、貧血、脫水、消瘦、精神不振,尤其是幼犬常因嚴重出血性腹瀉、腸炎而死亡率高,常被誤診為一般腸炎治療。狗狗若感染此蟲,必須注意,因為在犬瘟熱時,也很容易合併感染球蟲。球蟲對幼犬來說,致命度算高,所以要小心。
傳染渠道:啃食不潔食物,經口感染。
防治措施:驅除起來很費事,但在狗狗成年之後感染則不必太擔心,因為成犬身體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所以這種寄生蟲,基本上遇到後再治療就可以了,只要降低球蟲卵排出,阻止球蟲病流行,使腹瀉停止,就可根治。
心絲蟲(Dirofilaria immitis):成蟲像細細的米粉,寄生在右心室及鄰近的血管,靠蚊子媒介傳染。
感染症狀:
當狗狗被含有感染仔蟲的蚊子叮咬之後,蟲體隨著血流,回到右心室成長。七個月之後,長大為成蟲,開始產下細小的仔蟲,又隨血液遍布全身,常在布滿細小血管的肝與腎居留,造成嚴重的障礙。成蟲在右心室越聚越多,最多可達三百條,不但使右心室擴大,連帶肝臟的血液無法完全回流到右心,形成肝腫大,緊接著會產生大量腹水。而過多的蟲體也會跑到肺臟,形成阻塞。
感染心絲蟲的狗狗會變得很容易疲倦,消瘦。淺淺的咳嗽,運動一下子就氣喘如牛。有時成蟲也可能遊走全身,造成局部的血栓,若蟲體躲在供應心臟營養的冠狀動脈裡,很容易使狗兒的心臟一下子承受不了而休剋死亡。
傳染渠道:
本症經由蚊子的叮咬而在健康狗狗與被感染的狗狗之間傳播,其幼蟲在犬隻體內約4~6個月發育成蟲並繁殖幼絲蟲於血液中。目前在野外的流浪狗,感染率達三成以上。幸好,目前檢疫技術比較發達,抽血檢查兩分鐘就可得知結果。
防治措施:心絲蟲治療的關鍵是驅除成蟲,比如應用犬新寶可以有效殺滅心絲蟲。 防止和消滅蚊子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體外-耳疥蟲
主要藉由接觸感染或從毛孩母親生產過程中傳染,耳疥蟲非常微小,肉眼無法見得。感染耳疥蟲的毛孩的常見症狀:
(1)經常甩頭
(2)搔抓耳朵,甚至抓到有傷口
(3)外耳道內出現大量暗褐色、甚至黑色的耳屎
體外-疥癬蟲
主要藉由接觸感染或從毛孩母親生產過程中傳染,疥癬蟲體積微小需透過顯微鏡發現,感染疥癬蟲後的狗狗會嚴重搔癢、脫毛,於耳朵邊緣、關節處常見結痂變厚,疥癬蟲一般不會寄生於人體,但偶爾會叮咬人,產生皮膚搔癢。
上述的寄生蟲,一般市面上的藥會用拜耳內蟲逃,至於心絲蟲、耳疥蟲跟疥癬蟲就用不同的藥來處理;其實這個也要看醫生如何判斷,向疥癬蟲沒有在顯微鏡下觀察,就很容易被歸類的一般皮膚病,然後就給外用藥膏擦。
其實很多寄生蟲都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上述的用藥我本身都會備著,因為我常常救援流浪狗狗,這些蟲在他們身上是很常碰到的,看到了就用藥,因為往往當我們在糞便中看到有蟲了,那就代表該犬隻身上的蟲一定是更多,所以要立即用藥,才能快速根治寄生蟲繁殖。
下面的幾個問題,我常被問到,依樣條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狗狗都一定要驅蟲嗎?
我的回答是一定要,養狗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這是我老人家的態度
我怎麼知道有沒有蟲,等有蟲再來驅就好了
我的回答是,可以,那是主人的權利,但不要忘記一點
當你看到有蟲時,其實你的狗狗早就忍受很久了
因為我們人類眼睛不是顯微鏡,所以啊,這種東西不要省
我家超級乾淨的,帶出門我們都很小心,不可能有寄生蟲
我的回答是,沒看到不代表沒有,只有狗狗有出門,有嗅聞地上
有舔食地上,尤其是下過雨後的草地上,基本上,到處都是危機
我只要狗狗出門,進家門前都會用二氧化氯稀釋擦腳擦身體
我都不敢保證一定沒有寄生蟲,所以我奉勸大家
該怎樣就怎樣,養柴的基本修練
驅蟲藥是不是一年一次
驅蟲藥不是一年一次,基本上每種藥都有其藥性
而且還要看環境跟飼主養法不同,會有所調整
如果在北部或東部養狗,我會三個月給一次驅蟲藥
在西部或南部,我會半年給一次藥
因為北部潮濕,泥土上的寄生蟲相對比較多且容易繁殖
所以我會三個月給一次
相對的西部跟南部我就半年給一次
其實我最常用的方法是 梅雨季給一次 颱風季節過後再給一次
這是我老人家自己的給藥方式 按照自然環境給藥的模式
驅蟲和疫苗同樣重要!驅蟲多數時候像疫苗一樣,是預防性的——等出現了症狀一切就太晚了,要知道,寄生蟲引發的問題,有時候是很頭痛的,有時候是需要手術才可得以整復,或是貧血和腹瀉會引發很多致命的併發症。無論對寵物還是對家人,定期進行預防性驅蟲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下面這個驅蟲行事曆,是一般獸醫學針對寄生蟲驅蟲的建議表
我先說,這個能做到當然很好,但往往小狗在原生家庭時的預防
是我們沒辦法保證的,所以要多看多問多聽 避免後續不必要的麻煩
體內驅蟲時間一覽表:
狗狗出生25~35日可作第1次體內驅蟲
在狗狗3個月前,每兩週1次
3~6個月,每個月1次
6個月~12個月,每3個月1次
12個月以後,每半年1次
有問題可以私訊粉絲頁
謝謝大家